首页  |  教改科研  |  队伍建设  |  党群工作  |  体艺风采  |  学校概况  |  家长学校  |  社团园地  |  国际理解  |  后台登陆
·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迷(毛…
·第四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
·历史人教必修1第二单元 单元检…
·历史人教必修1第三、四单元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初三历史(上)学习备忘(熊美…
·戚墅堰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上)…
·戚墅堰实验中学九年级历史(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情…
教学资源
初三历史(上)学习备忘(熊美霞)
加入时间:2015-01-28 08:49:11  作者:ok    阅读数:
 

常州戚墅堰实验中学     熊美霞

初三历史(上)学习备忘

一、初中三个学年度所学历史阶段分布:

1、初一:《中国古代史》,从社会形态上先后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时段170万年前——公元1840

2、初二:《中国近代史》,社会形态为半殖民半封建,时段为公元1840年——1949

      《中国现代史》,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时段为1949年至今

3、初三:《世界史》,社会形态为资本主义社会,时段为14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          

至今

二、生产关系构成(三要素)

1、生产资料(土地、工厂、机器等)所有制关系(私有制、公有制等)、

2、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压迫与被压迫)

3、产品分配关系(剥削与被剥削、平均分配、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等)

三、生产力构成(三要素)

1劳动资料(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       2、劳动对象             3、劳动者。

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阻碍生产力发展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什么是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二、跨入近代社会的根源: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三、欧洲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的表现

1、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AB

2、经济领域:15世纪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AB

3、政治: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AB

1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ABC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原因

1、天主教专横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直接原因)

2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追求财富。(根本原因)    

3、古希腊、罗马文化(自由平等人权思想)的影响(文化基础)

1)斗争特点1——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借助其他文化。

2)原因:资产阶级刚形成,还不成熟;力量弱小,更不可能公开对抗强大的天主教会。

3)运动的实质: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复活),而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的核心主张:人文主义

内涵——反对神和上帝,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藐视天堂和权威,强调追求现实生活的享受,主张自由平等。

三、文艺复兴的发展过程:从意大利兴起向欧洲其他地区扩展(斗争特点2

代表人物:

1、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

艺术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拉斐尔《圣母像》

2、英国——莎士比亚《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四大悲剧

四、文艺复兴运动的作用

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如下:

1、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现代科学之父——牛顿(AB   

1)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系统阐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影响:建立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

2、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课堂巩固《伴你学》

 

自学存疑

 

 

预习导学2  《探险者的梦想》

1、为什么在1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持续二百年的海外探险活动?

 

 

 

2、为什么欧洲人不沿着传统的东西方交流线路而是开辟新航路?

 

3、开辟海上航线需要哪些主客观条件?

 

 

4、新航路开辟最先从哪两个国家有哪四个人完成?他们沿着哪两个方向开辟了哪些到达东方的航线?哪几个人成功到达了东方?

 

 

 

5、新航路的开辟除给欧洲带去巨大的物质财富外还给整个世界带来哪些积极、消极影响?

 

 

 

 

2  探险者的梦想——开辟新航路(ABC

知识备忘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社会根源:15世纪时期的欧洲人狂热的追逐金钱(货币、黄金)——最直接的物质动力

2、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需要更多的货币。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尔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4、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客观条件

1)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先进的航海仪器:罗盘针、沙漏、星盘等)

3)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的传播。(地圆学说的流行、先进绘制地图技术和航海图)

2、主观条件:航海家敢于冒险的精神、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政府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国家

航海家

时间

路线

结果

方向

 

葡萄牙

 

 

迪亚士

 

1487

沿着非洲西海岸

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没有到达东方。

向东

 

达·加马

1497

沿着迪亚士路线

到达印度

 

西班牙

 

 

哥伦布

 

1492

横渡大西洋

发现美洲大陆,没

有到达东方

向西

 

麦哲伦

 

1519

环球航行

到达东方

(西→平→印→西)

 

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消极影响:

1)开辟后西方开始长期的殖民掠夺,给亚非拉带来巨大的灾难,制约了当地发展。

(方式:财富遭掠夺、贸易遭垄断 、种族遭灭绝、人口遭贩卖)

2、积极影响

2)对欧洲:流入的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欧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3)对世界:结束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整体。推动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和发展,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形成。

4)对文化: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证实了地圆学说。

 

五、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远洋航行的不同及不同结果的根源。

国别

航海目的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扮演角色

结果

中国

宣扬国威

奇珍异宝

政府特遣队

国库支付

外交使团

国力衰弱,被迫中断

西方

黄金香料

基督徒

殖民地

私人航海

探险队

股份公司、私人集资、王室赞助

殖民者

通商者

海盗

扩展,为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根源: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扩张性) 东方——自然经济的强大、封闭性

 

预习导学

117世纪英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什么矛盾而起?从中可以看出引发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课本P1415

 

2英国资产阶级发动革命的有什么有利的历史传统?(课本P1415

 

3、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课本P1516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是在英国从此出现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和一份特殊的文件,分别是什么?各自的特殊性是什么?从此英国开创了有史以来独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课本P17

 

5、这份特殊文件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标志性意义又是什么?(课本P17

 

6、革命后开创的政治制度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有什么特色?它实质上是什么性质的制度?(思考)

 

7新制度在英国的确立给英国、欧洲带来哪些影响? (课本P17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有影响力的革命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哪些启示?

(思考)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国王与革命后的国王相比有什么不同?(思考)

 

【自学存疑】

 

 

 

3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知识备忘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国王代表的封建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代表的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化

1、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2、经济根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摆脱束缚自由发展

3、历史传统:中世纪国会对专制王权的制约    《大宪章》

4、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补充)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1、开始:1640年新议会召开(教师补充)        国王——资产阶级、新贵族

2、内战:

1)议会军领导:克伦威尔

2)结果: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制)

3、克伦威尔独裁(资产阶级专政的另一种形式)

4、查理二世复辟

5、结束标志:“光荣革命”(1688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确立新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1、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核心(特点):限制国王权力,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2)意义: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

2、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国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君主统而不治。

3、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性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与君主共掌政权,但君主受制于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政

民主政治              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没有君主,资产阶级独立管理国家的彻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的政治制度)

 

                   专制独裁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国内:确立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概念解释)。

2、国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到来。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国王与革命后的国王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整理补充)

革命前: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专制君主,不受法律制约,是人治的表现。

革命后:是资产阶级制度下受法律制约的君主,是社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表现。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启示

1、特点:持续时间长、过程曲折、结果不彻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2、启示:

1)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但是是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

2)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进步。

 

预习导学

1、美国独立战争的直接原因、经济根源、导火线分别是什么?(P20

 

2、推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思想因素是什么?(P21

 

3、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在爆发的原因上有什么异同?(思考)

 

4、美国独立的标志是什么?

 

5、在真正实现独立的道路上美国采取哪些措施、经历哪些艰难的斗争?

 

6、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结果是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与英国的制度有何异同?

 

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是什么?

 

8、如何客观评价华盛顿?

 

【自学存疑】

 

 

 

 

 

 

 

 

 

 

 

 

 

 

4  为民族独立而战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备忘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直接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实行高压政策

2、经济根源: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需要

3、导火线:波斯顿倾茶事件

4、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在爆发的原因上有什么异同?

异(直接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同(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4.19,来克星顿枪声

2、宣布独立:177674,《独立宣言》

1)内容

①依据天赋人权理论(英国,洛克),提出自由平等等是自然赋予的不可转让的权利

②依据人民主权理论(法国,卢梭),提出推翻破坏自由平等原则的政府是人民的权利

③宣告北美殖民地独立,规定美国建国后的国家政治制度。

2)意义

①标志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②体现了启蒙思想中民主平等原则,影响了美国建国后的政治制度。

③成为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第一个人权宣言”

<,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LEFT: 42pt; LINE-HEIGHT: 18pt; TEXT-INDENT: -42pt; mso-char-indent-count: -4.0;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outline-level: 1">3、组建大陆军:华盛顿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

6、结果:(11783年,《巴黎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结果是确立了什么新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与英国的制度有何异同?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确立,《1787年宪法》

国家性质(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政治体制(政体):英国保留君主,资产阶级不能独立掌握政权;美国没有君主,资产阶级独立掌握政权。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战争性质1: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2、确立了更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共和制,开创民主政治的先河,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战争性质2: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

3、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潮流。

启示:民族的独立、先进的政治制度会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

四、评价华盛顿

1、人物评价的原则

史论结合;客观全面; 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抓住主要方面等;表达简洁、规范。

2、评价华盛顿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使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促进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为美国的建立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作了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美国之父。(开创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3)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后人的楷模。

五、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广泛的群众基础。

2、战争的正义性。

3、军民的英勇奋战。

4、华盛顿的领导、指挥。

5、法国、西班牙、荷兰的国际支援。

预习导学

(问题1)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归纳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课本P2627

 

 

(问题2)法国大革命开始、结束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间经过哪些重大事情?(课本P2729

 

 

(问题3)《人权宣言》主要表述哪些内容?其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积极影响?有什么局限?

 

 

(问题4)法国大革命对法国、欧洲、世界产生什么积极影响?有何局限?(课本P29

 

 

【自学存疑】

 

 

 

 

 

 

 

 

 

 

 

 

5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AB

知识备忘

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激化等级之间的矛盾。

2、政治: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三级会议。(直接原因)

路易十六:征税,解决财政危机。

资产阶级:取得平等权利,制定宪法,限制王权。

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根本原因)

4、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2、确立斗争的目标——颁布《人权宣言》  1789

1)内容:核心是人权和法制

①宣布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

②宣扬“主权在民”的原则。

③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④规定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文献

3)意义

①用法律的形式把启蒙思想确定下来,作为执政纲领。

②宣扬的自由、平等等原则成为革命的旗帜。

③用财产的不平等取代门第的不平等。

3、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792)(吉伦特派)

4、处死路易十六(1793)(吉伦特派)

5、雅各宾派专政(17931794

6、结束:热月政变(1794727)(热月党人)

热月党人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开始革命的巩固时期。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对法国:

彻底摧毁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专政,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欧洲:

打击欧洲的封建体系,动摇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宣告欧洲范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对世界:

“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推动拉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局限: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预习导学

(问题1)拿破仑政治上崛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拿破仑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问题2)以奥斯特里茨战役和滑铁卢战役为例分析拿破仑前、后期对外战争在目的、性质、结果及影响上有何不同?

 

 

(问题3)拿破仑的文蹈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4)拿破仑称帝是复辟封建帝制吗?为什么?

 

 

(问题5)拿破仑自认为会永垂不朽的功绩是什么?用什么历史现象来证实他的自我评价?

 

 

(问题6)如何客观评价拿破仑?

 

 

 

 

【自学存疑】

 

 

 

 

 

 

 

 

 

 

 

 

 

 

 

 

 

6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知识备忘

一、拿破仑的崛起

1、崛起的标志:1799119日,雾月政变

2、崛起的原因:

客观——法国内外交困;主观——拿破仑超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华

二、拿破仑的武略:领导对外战争

1、对外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2、评价对外战争:

项目

前期战争(1810年前)

后期战争(1810年后)

目的

反干涉、反侵略

侵略欧洲各国、与英国争霸

性质

正义的民族战争(革命性)

侵略性、争霸性

结果影响

打败反法同盟,捍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传播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

用战争手段强行推行革命思想,打击欧洲封建势力(革命性);

但威胁他国主权,侵犯别国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导致最终失败。

3、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

1)直接原因:滑铁卢失败

2)主要原因:法国国内民众的厌战;后期战争威胁别国的主权遭到联合抵抗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封建势力强大。

三、拿破仑的文韬

1、文韬的表现:

1)政治方面:控制天主教,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铁腕统治;修改宪法,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经济方面: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法律方面:制定《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等法律文献。

①法典的内容: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

②法典的作用(地位):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近代欧美各国法律的典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

③法典的实质(局限):是反映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法典。

2、文韬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四、评价拿破仑

1、拿破仑领导法国对外战争,打败反法同盟(史实),捍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史论); 同时用战争手段强行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等革命思想(史实),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具有革命性一面(史论);但后期为了法国的霸权发动一些侵略战争,威胁他国主权,侵犯别国利益(史实),使战争带有侵略性、争霸性,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导致最终失败(史论)

2、拿破仑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一系列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史实),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论),并制定和颁布《民法典》等法律文献,第一次确认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史实),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近代欧美各国法律的典范(史论)

3、结论:拿破仑是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单元预习导学】

(问题1)什么是近代社会?

 

(问题2)欧洲跨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表现有哪些?

 

(问题3)欧洲跨入近代社会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4)列举欧洲跨入近代社会涉及5件大事的时间。

 

 

(问题5)比较欧洲跨入近代社会发生的5件大事的根源、直接原因、性质。

 

 

 

(问题6)比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原因、性质、结果影响上的异同。

 

 

(问题7)比较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

 

 

 

【自学存疑】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复习

一、什么是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二、欧洲跨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表现

(一)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

(二)经济领域: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

(三)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重大事件

 

事件名称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时间

1417世纪

1517世纪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杰斐逊、华盛顿、康华利

路易十六

罗伯斯庇尔

根本原因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追求财富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摆脱束缚自由发展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发展的需要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直接原因

 

天主教专横的宗教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奥斯曼土尔其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英国的殖民统治实行高压政策

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三级会议

开始标志

 

但丁《神曲》

15世纪70年代葡萄牙

1640年新议会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1783年《巴黎和约》

1797年热月政变

结果

 

 

 

 

 

意义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开展的地理大发现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四、欧洲跨入近代社会的根源:

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五、比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原因、性质、结果影响上的异同。

 

名称

原因

结果影响

性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新贵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政治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经济上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的殖民统治,高压政策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财政危机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8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ABC

知识备忘

一、工业革命的概念

1、含义:发明机器进行生产来取代人的手工劳动的变革。

2、发生的领域:经济领域,生产技术(方式)的革命

3、本质:也是资产阶级进行的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原因

手工生产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供需矛盾尖锐)

1、必要性原因

1)手工生产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供需矛盾尖锐)。(直接原因)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提高生产能力。(根本原因)

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殖民地众多,日不落帝国;国内市场:圈地运动

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生产力发展、道德标准

2、可能性原因

3)技术基础好(工场手工业技术发达)

4)资金充足(海外掠夺、圈地运动)

5)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

6)政策支持

3、政治前提:英国较早确立资产阶级专政,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提出革命要求,最早具备革命条件)

三、工业革命的过程

1、第一阶段:(工作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导火线:织布工具飞梭的发明

2)开始标志:1765年,英国纺纱个人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3)其他纺织机器的发明:

1769,水力纺纱机,阿科莱特,水力;

1779,骡机(纺纱机),克隆普顿,水力;

1785,水力织布机,卡特莱特,水力。

4)意义: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巨大飞跃。

5)局限:传统动力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不稳定,效率低,不利于机器大规模的普及使用。

2、第二阶段:动力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1)目的:解决传统动力(水力、风力、畜力、人力)等的局限。

2)标志: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1783

3)意义:

①动力革新: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作机获得了强大、持续而稳定的动力,并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②有利于机器的普及使用,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使传统的交通工具相对落后,推动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3、第三阶段: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1)原因:蒸汽机的改良使用;传统的交通工具相对落后

2)代表:

        水路:最早  美国  1807  富尔敦   汽船

        陆路:英国  1825年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火车)

3)意义:

①使人类迈入“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②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

1、经济   1)生产力:最重要,社会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蒸汽时代”到来。

          2)生产方式:机器生产取代人的手工劳动。

3)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变成机器大工厂,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

4)生产结构:轻工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开始工业化。

5)工业布局:工厂布局由分散走向集中,工业城市开始兴起。

6)城乡结构——开始城市化。

2、政治   1)阶级结构(阶级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的对立阶级。

          2)国际面貌发生变化——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亚非拉与西方差距拉大,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西方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这些地区的近代化。

(二)消极: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1、经济:工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环境恶化、人口住房拥挤、贫富分化)

2、政治:社会矛盾尖锐(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单元预习导学】

 

【自学存疑】

 

 

 

 

 

 

 

 

9  古老印度的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

知识备忘

一、抗争的原因

1、内部:传统印度分崩离析、动荡不安。

2、外部:英国的殖民侵略激化英印民族矛盾。

1)英国殖民统治的表现: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性质:表面是私营公司,实质是殖民机构。

2)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

对英国——通过殖民掠夺获取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被投入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对印度——一方面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阻碍印度的独立发展,激化英印民族矛盾;另一方面英国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到印度,冲击印度的传统社会,推动印度社会的近代化。

二、抗争的过程

1、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2、爆发:土兵起义(1857年)

3、代表:章西女王    瓜廖尔战役

4、结果:1859年,印度失败;英国撤销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直接管理印度事务,加强对印度的统治。

5、失败的原因:印度处于分裂状态,缺少统一的指挥;英国政府的分化瓦解政策。

 

 

 

 

【自学存疑】

 

 

 

 

 

 

 

 

 

 

 

 

 

10  “解放者”的风采

——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初)

知识备忘

一、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

(一)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激化与拉美人民的矛盾(根源)

1、表现:直接掠夺贵金属;三角贸易

2、三角贸易的影响:

对西欧国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原料,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对非洲:使非洲丧失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发展长期的落后。

对美洲:一方面补充美洲的劳动力,同时是美洲丧失大量的财富,激化与美洲人民的矛盾。

(二)启蒙思想的影响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

(四)拿破仑战争对西班牙封建势力的打击

二、拉美独立运动(19世纪初)

(一)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1、墨西哥独立运动:伊达尔哥领导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领导

3、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领导,被委内瑞拉授予“解放者”,玻利维亚以其名字命名。

玻利瓦尔主张美洲独立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二)葡属巴西独立运动

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在独立运动的影响和压力下宣布独立。

 

 

【自学存疑】

 

 

 

 

 

 

 

 

 

 

 

 

 

 

 

11  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知识备忘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后,随着贫富差距的剧烈,阶级矛盾尖锐。

2、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用改造方式实现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政治):欧洲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开始觉醒。

1)表现:英国宪章运动(18361858

①进步性——工人提出《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从经济要求上升到政治要求阶段,思想开始觉悟。

②不足——宪章运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社会的本质,也不清楚用什么样的新生会来代替当时不合理的社会,表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4、马克思、恩格斯主观的努力。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近代社会的到来);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①提出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②实现目标的主力:无产阶级

③实现目标的途径:无产阶级的斗争(暴力革命)

④实现目标的依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⑤实现目标的策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自学存疑】

 

 

 

 

 

 

12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尝试:巴黎公社

知识备忘

一、巴黎公社的背景

1870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遭到人民反对。

二、巴黎公社的过程

1、爆发:1871.3.18,巴黎人民起义,梯也尔政府暂时失败

2、建立政权:1871.3.28,巴黎人民建立

3、政权性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4、依据:巴黎公社推行的措施

1)政治上——废除一切旧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2)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属于生产资料的变革,最能体现政权的性质)。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等。

5、结果:失败,1871521——528,“五月流血周”

三、巴黎公社的影响

1、是无产阶级采用暴力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2、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四、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资本主义还处在历史发展的上升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强大,无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且缺少政治斗争经验。

 

 

【自学存疑】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复习

一、近代社会的确立(ABC

1、确立的根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2、确立的表现

   1)经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方式(工厂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手工工场)

   2)政治——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近代社会的动荡(AB

1、动荡的原因

   1)外部: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激化与殖民地矛盾(民族矛盾)。

   2)内部: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阶级矛盾)

2、动荡的表现

 1)西方殖民扩张和亚非拉反侵略斗争

     ①古老印度的抗争——全民族反英大起义 

     ②拉美反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巴黎公社的建立

    

第一、二单元知识联系

 

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诞生,提出新要求:自由、平等、发展资本主

 

摆脱政治压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

        

义经济        摆脱思想束缚——文艺复兴(14——17世纪)      

        

              

获取原始资本——新航路开辟(15世纪开始)

 

                           思想领域——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

17——18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继续革命     

                                         (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领域——市场需求,进行技术革新:工业革命

 

近代社会确立,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4  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知识备忘

一、改革的背景

1、根源(经济上):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缺少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资金、原料)

2、直接原因(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社会矛盾,国际地位下降。

3、国际形势: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4、改革目的:巩固统治,缓和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二、改革的内容

1、内容:(1)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2)农奴高价赎买一块耕地。

      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2、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三、评价1861年改革

1、积极作用:废除封建农奴制度,缓解国内社会矛盾,避免当时革命的发生,使俄国在政治、经济上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利于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

2、性质: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不足:由于是封建沙皇领导的改革,使改革不可能很彻底,限制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俄国近代化的速度较为缓慢。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依然存在,农民经济负担沉重,购买力低,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政治: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保障。社会矛盾依然激化,革命最终不可避免。

四、比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在变革社会的途径上有何不同?结果有何不同?

1、途径:

       早期:革命

       俄国:改革

2、结果:

       早期:彻底 ,政治上确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

       俄国:不彻底,保留封建残余

【自学存疑】

 

 

 

 

 

 

15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知识备忘

一、内战的原因

1、根源: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1)矛盾表现:市场、原料、劳动力、关税

2)矛盾激化:西进运动

实质:表面是美国领土由东向西的扩张运动,实质是美国资本主义扩张运动。

评价:从道德的角度看这是对北美土著居民的掠夺;但是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丰富的资源、原料,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

2、导火线: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

林肯的政治态度:(1)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2)限制并逐渐废除黑人奴隶制。

二、内战的过程:

1、爆发:18614月,南方叛乱

2、初期:北方失利     原因——南方早有准备

3、转折:林肯在1862年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支持比方,扭转战局。

4、结果:北方胜利    

原因——①林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②北方战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奴隶制,是正义的,得到多数美国人的支持。

③北方实力胜于南方。

三、意义

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快速发展。

2、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成为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

3、性质: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四、启示

民族、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民族发展强盛的政治前提。

 

【自学存疑】

 

 

 

 

 

 

 

16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备忘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落后的封建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严重的内外危机,引发“倒幕运动”。

1、内忧:

①幕府统治对内实行封建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和富农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2、外患: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民族危机出现。

3、政治前提: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的措施

1、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近代化国家)

2、内容:

 

领域

措施

目的或作用

政治

①废藩置县

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基础

②天皇拥有无限权力;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了有限的宪政统治

③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废除武士特权

经济

①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条件,加速近代化国家的建立。

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派遣留学生

③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④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

军事

①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壮大军事力量

②建立警察制度

维护社会安定

社会生活、文化教育

“文明开化”,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发展近代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化人才

 

3、影响

1)积极作用:①废除了封建政治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扶持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富强起来,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②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局限:保留封建残余。

①政治上:实行有限的宪政统治,保留天皇无限的权力。

②军事上:保留武士道精神,军国主义得到发展,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③文化上:宣扬忠君思想。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

1、学习的对象:欧洲文化,尤其是德国。

2、改革的内容:领域广,程度深。

3、改革的基础: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

4、改革的局限:保留封建残余。

5、崛起的方式:对外军事扩张。

四、明治维新的启示

1、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树立勇于革新的意识。

2、改革需要不断的深化,才能取得成效。

3、要善于向他国学习,取长补短,但要处理好继承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学习外来文化的关系。

4、推进改革要注意策略,注意减少反对派的阻力,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

5、反对武力崛起,主张和平崛起。

6、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自学存疑】

 

 

 

 

 

 

 

 

 

 

 

 

 

 

 

 

 

 

 

 

 

 

 

 

1718    第二次工业革命

知识备忘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8661870年)至20世纪初期(二战前)出现的以电力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科技发明浪潮。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趋于完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如俄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繁荣,使新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具备良好的资金条件。

3、文化:自然科学的突破,为新发明提供技术基础。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1)电力的发现和应用

①电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格雷发现摩擦生电;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雷电。

②电能的利用:1832年法国发明家皮可希发明第一台手摇发电机;1834年德国发明家雅克比发明第一台实用电动机;1867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造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

③电器的发明: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

④电力和电器应用的意义:电成为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气化时代到来;其他工业部门快速发展,人类在材料领域进入“钢铁时代”。“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现代工业的崛起。(9上书P91

2)石油的大量开采。(内燃机发明后)

2、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代表是动力机器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1)原因:蒸汽机作为动力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发明过程:

    1854年美国工程师西里曼成功从石油中提取汽油、煤油和柴油等燃料。1859年美国人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Otto)研制成第一台新式煤气内燃机。

     (以下两段内容仅为阅读了解)

    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Daimler)创制成功第一台立式汽油机。18851886年,汽油机作为汽车动力运行成功,大大推动了汽车的发展。同时,汽车的发展又促进了汽油机的改进和提高。不久汽油机又用作了小船的动力。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Diesel)首创的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研制成功,为内燃机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这种内燃机以后大多用柴油为燃料,故又称为柴油机。1903年用作商船动力,1904年装于舰艇,1913年第一台以柴油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制成,1920年左右开始用于汽车和农业机械。

3)影响:

 ①开始取代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

②促进石油的大量开采和石化工业的发展。

3、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

1)条件: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2)代表:汽车、飞机的发明

发明时间

发明人

发明成果

发明意义

1885

德国卡尔本茨

汽油内燃机

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

1903

美国莱特兄弟

飞行者1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在交通运输领域提供更便捷的工具;将人类的活动范围由陆地、海洋拓展到天空。

1913

美国亨利福特

汽车生产流水线装配工艺

大幅度提高汽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因此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4、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了解)

   

发明时间

发明人

发明成果

1837

美国人莫尔斯

电磁式的电报机

1876

苏格兰籍美国人贝尔

电话

1880

苏格兰籍美国人贝尔

贝尔电报公司

19世纪80年代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电磁波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

 

意大利马可尼

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

1894

意大利马可尼

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

1899

意大利马可尼

无线电报发报成功

四、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

1、积极作用

1)经济领域: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①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改善。

②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垄断和垄断组织出现,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资本主义生产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出现的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后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竞争的激烈。

2)政治领域:统治阶级开始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3)文化领域: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改良,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城市、农村差距缩小,工人、农民差距逐渐消失,社会文化水准提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局限

1)经济领域: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贫富差距依然很大。

2)政治领域(国际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为争夺殖民地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与殖民地矛盾加剧;同时西方列强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765年至19世纪中期(英国)

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二战)

发源地

英国

德国、美国等多个国家

标志性发明

蒸汽机的改进

电力、内燃机的发明

发明来源、基础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经验

技术发明源于科学理论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起始行业

纺织业等轻工业

电力、电器制造业、石油化学工业等重工业

新交通工具

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汽车、飞机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

由手工工场发展为机器大工厂

垄断组织出现

经济结构

由农业为主发展为轻工业为主

由轻工业为主发展为重工业为主

 

【自学存疑】

 

 

 

1920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28——19181111

知识备忘

  一、一战的原因

1、根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但西方列强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西方列强间矛盾尖锐。

20世纪初列强经济位次:美德英法    

20世纪初列强殖民地面积(国际地位)位次:英法美德

●列强间矛盾:

德国与英国:殖民地、世界霸权、海上霸权(最突出的矛盾)

德国与法国:普法战争、欧洲大陆霸权

奥匈与俄国:巴尔干半岛之争

德国与俄国:巴尔干半岛之争

意大利与法国:突尼斯(非洲殖民地)

2、主要原因(具体原因):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进行扩军备战。

三国同盟:德、奥匈盟约(1879年),标志第一个大陆军事盟约形成,促使法俄协约形成;

德、奥匈、意大利盟约(1882年)

三国协约:俄法军事协约(1892年),是三国协约的雏形,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英法协约(1904年),英俄协约(1907年),标志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国“光荣孤立”政策

实行的原因: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

放弃的原因:美德实力的增强和对英国地位的挑战,局部战争中盟友的重要性。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事件?

普林西普的刺杀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民族利益,是爱国主义的体现,但是恐怖刺杀不是民族斗争的良策。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从维护和平的角度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共建和谐世界。

二、一战的过程

1、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2、扩展:同盟国——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4个)

         协约国——塞尔维亚、俄国、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29

3、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性战争。

4、战况

1)战线:东线、西线、南线

2)方式、新式武器:陆地、海洋、空中;德国第一次使用毒气、战斗机;英国第一次使用坦克

3)代表性战役:凡尔登战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三、一战的后果(略)

四、一战的启示:

1、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增强和平合作意识。

2、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

3、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4、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5、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

 

【自学存疑】

 

 

 

 

 

 

22    引领时代的潮流

——近代欧洲四大思想潮流

知识备忘

理论名称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19世纪

19世纪中期后

出现背景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产生要求自由平等和财富享受。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专横统治禁锢思想,扼杀人性。

3、文化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自由、平等)的影响

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

2、直接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依然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3、文化基础:自然科学(牛顿经典力学)的推动

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的扩展需要进一步自由发展经济。

2、政治前提: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

3、理论基础: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自由放任”主张。

1、经济根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尖锐。

2、阶级基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人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的觉醒。

3、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活动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1、政治上:19中期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出现(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2、经济上:资本主义各国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亚当斯密、边沁、贡斯当、孔德、杜威

马克思、恩格斯

具体主张

略见表下内容

略见表下内容

略见表下内容

略见表下内容

具体作用

略见相关课提纲

 

1、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2、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3、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提供理论前提。

4、推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斗争。

1、推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略见相关课提纲

 

共同作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

●具体主张

1、人文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2、理性主义:

1)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主张理性;主张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提出法治思想;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国家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该分开,防止独裁和专制产生。这一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权的理论基础。

3)卢梭:主张自由平等;财产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提出“社会契约论”(国家产生);提出“人民主权说”。卢梭的学说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3、自由主义:政治上人们拥有思想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人身自由和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经济上主张“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和政府对个人经济活动的一切干预。

4、社会主义: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采用暴力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解放全人类。

 

【自学存疑】

 

 

 

 

 

 

 

 

 

 

 

 

 

 

 

 

 

23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知识备忘

代表

背景

成就

地位

哥白尼

波兰天文学家,文艺复兴

提出“太阳中心说”

推翻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

牛顿

英国科学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后期

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即牛顿力学。2、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3、冲击上帝主宰宇宙的传统观念。4、推动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林耐

瑞典生物学家,启蒙运动时期

提出植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现代植物学中按纲、目、属、种方式划分植物的开始

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过渡时期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从根本上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2、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科学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同时也为生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农奴制改革时期

制定化学元素周期表

是现在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爱因斯坦

德国物理学家,第二次、三次科技革命

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发展了经典力学。相对论是原子内部微观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基础,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自学存疑】

 

 

 

 

 

24    文学艺术的大师

——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

知识备忘

代表

背景

成就

地位

列夫托尔斯泰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过渡时期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内容丰富;“心理描写大师”;“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

凡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荷兰画家

《向日葵》,用色彩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绚丽,用线条勾画人类内心情感的冲动

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贝多芬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音乐家

发展和创造奏鸣——交响曲的结构形式。9部交响曲:《第三》是描写拿破仑业绩,即《英雄交响曲》,最杰出的是《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交响曲》。“我要遏住命运的咽喉”

是欧洲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自学存疑】

 

 

[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
苏ICP备10052206号-1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今日IP[] | 今日PV[]